一、项目概况
****原厂区地块(以下简称“地块”)位于内蒙赤****工业园区,占地面积83.88万m2;地块以**河为界,分为**和**,**中心经纬度坐标为118°44′14.83”E,41°55′59.86”N,四至分别是:东侧和北侧为山体,西侧为大广高速,南至**河,占地面积约 49.51万m2(约合740亩);**中心经纬度坐标为118°43′54.82”E,41°55′42.94”N,四至分别是:****东****公司,西至****公司和******公司,北至**河,南至平锦公路,占地面积约34.37万m2(约合516亩)。整体上**边界较规整呈“梯形”,**与自然山体交接,边界不规整。地块现土地使用权人****政府,未来**拟规划为二类用地,**拟规划为一类用地。
地块在2005年之前为荒山或荒地,于2006年开始作为****用地进行生产,主要从事粗铜冶炼、硫酸制造、高纯阴极铜制造,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6+1”行业)。根据**市整体规划和产业调整,为有效解决现有大型铜冶炼企业发展空间不足、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决****公司****经济开发区铜产业园。企业于2019年停产,停产后开始对地块内建、****设备厂房进行拆除、垃圾清运及平整工作,并陆续开展了地块环境调查等后续相关工作,期间完成了地块收储(2020年6月完成土地交接)。鉴于2019年调查期间地块内厂房和设备未拆除,无法对地块进行整体调查,故采取了“分阶段分区域”的策略实施本项目,其中①2019年对地块裸露区区域进行调查;②2022年对原建筑物覆盖区域进行调查(原厂房车间、水泥硬化地面、污水处理站及其他辅助功能区等),③2023年为补充调查阶段。2023年7月完成了地块风险评估评审。
其中2019-2020年**云铜针对原厂区一期裸露地开展了现状调查、风险评估,并通****生态环境厅组织的专家评审;2021年完成了原厂区(裸露地)土壤修复实施方案的编制,并通过了****储备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会。2022年3月覆盖地场上建构筑物拆除完成,裸露区地块污染土壤治理工作开展,并于2022年12月完成了治理工作。2022年8月**云铜原厂区覆盖地完成土壤现状调查工作,编制完成了《****原厂区覆盖地场地环境调查报告》(以下与《****原厂区裸露地场地环境调查报告》合并简称《详细调查报告》),****生态环境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会。2023年7月完成《****原厂区地块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并通****生态环境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本报告根据《****原厂区地块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以下简称《风险评估报告》)中的污染范围开展污染土壤治理工作,包括原厂区地块一期裸露地和二期覆盖地所有污染土壤的治理范围。
二、修复方案
该地块污染土壤修复方案采用“异位稳定化+土壤阻隔填埋区填埋”的修复模式。对于地块内超过修复值的污染土壤进行清挖,清挖完成后对基坑进行验收(污染物总量验收)。对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置,确保处理后土壤超标元素浸出结果达到地下水IV标准,然后将稳定化的土壤送入阻隔填埋区进行阻隔填埋,运行过程中需定期对污染土壤中污染物浓度等相关指标进行监测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报告》此次需要进行污染治理的土方量共计为345659.81m3(地块内),其中**、**污染土方量分别为106551.24m3、239108.6m3。污染土壤进行****填埋场填埋。
三、修复情况
本项目一期裸露地于2021年12月施工,2022年12月完工,二期覆盖地于2023年11月施工,2024年11月完工,累计清挖处置污染土壤475572.8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