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 |
911********4947288 | 赵贵彬 |
石炳兴 | ****** |
****市大雁镇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扎尼河露天矿800万t/a产能核增项目 | |
| |
2021版本:006-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褐煤开采洗选;其他煤炭采选 | B0610-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 |
| ****** ****** |
经度:120.216944 纬度: 49.154444 | ****生态环境厅 |
| 2023-12-26 |
内环审〔2023〕66号 | **** |
| 99126.94 |
1940 | **** |
911********4947288 | ******公司 |
****0112MA0PY2EE4G | ******公司 |
****0103MA0Q41EK8J | 2024-11-15 |
| |
2025-01-07 | 2025-03-06 |
| https://www.****.com/gs/detall/2?id=50007rc89L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800万t/a露天矿产能核增项目 | 800万t/a露天矿产能核增项目 |
无 | |
|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扎尼河露天矿土、岩剥离采用单斗——卡车间断式开采工艺,原煤开采采用单斗——卡车—坑口半固定破碎站--胶带机半连续开采工艺。 (1)剥离方式 剥离台阶水平分层,对于剥离外包可采用分台阶开采,将12m台阶高度划分为3个4m段进行开采。剥离台阶采用端工作面正铲上挖平装车开采法,采掘带宽8m;由单斗挖掘机采装,“之”字型作业,适应采宽,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完成平整、清扫工作面和运输通路等辅助作业。 剥离运输通路采用工作帮移动坑线。自卸汽车自剥离工作面经工作平盘运输通路、工作帮移动坑线,升坑到地面矿山公路去往外排土场排弃,或经两侧端帮去内排土场排弃。 (2)采煤方法 本矿对煤层的开采主要采用顶板露煤、水平分层的开采方式。采煤方法与上部剥离方式基本相同。挖掘机采用端工作面直接采装之字形作业,平装自卸卡车。卡车运输至半固定破碎站由胶带运输至地面经二级破碎后由铁路装车外运。 (3)开采参数 台阶划分及台阶高度确定 根据剥离物和煤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其埋藏条件,依照采掘设备规格,设计确定剥离、采煤台阶高度均为12m,水平分层划分台阶。开采过程可采用分台阶开采,将12m台阶高度划分为3个4m段进行开采。 台阶坡面角 台阶坡面角:土50°、岩75°、煤75°。 采掘带宽度 根据工艺特点,采掘带宽度越宽,在年推进度相同情况下,年工作面坑线移设次数就越少,系统效率越高。但采掘带宽度增加会导致工作帮坡角变缓,从而使剥离工程量增加。综合考虑作业设备的规格、采装作业条件等因素,确定剥离、采煤采掘带宽度分别为9m、15m。 最小工作平盘宽度 剥离台阶最小平盘宽度为32m;采煤台阶最小平盘宽度为44m。,生产实际与设计基本相符。 (4)开拓运输 本矿运输系统分为剥离运输、采煤运输。 现煤矿已实现完全内排,剥离卡车经工作面移动坑线,经端帮运输通道,将剥离物运往内排土场排弃。 1、剥离运输方式 剥离采用单斗——卡车工艺。剥离物已实现全部内排。在采掘场南北端帮建立起与内排土场的联络道路,将剥离物排弃至内排土场相应水平排弃。 2、采煤运输方式 采煤采用单斗——卡车+半固定破碎机——胶带运输的半连续工艺。 在采掘场坑底采煤台阶进行原煤采装,运煤汽车自采煤工作面经工作帮移动坑线升至地表,运至利用东北端帮坑口半固定破碎机运煤系统卸煤。 | 扎尼河露天矿土、岩剥离采用单斗——卡车间断式开采工艺,原煤开采采用单斗——卡车—坑口半固定破碎站--胶带机半连续开采工艺。 (1)剥离方式 剥离台阶水平分层,对于剥离外包可采用分台阶开采,将12m台阶高度划分为3个4m段进行开采。剥离台阶采用端工作面正铲上挖平装车开采法,采掘带宽8m;由单斗挖掘机采装,“之”字型作业,适应采宽,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完成平整、清扫工作面和运输通路等辅助作业。 剥离运输通路采用工作帮移动坑线。自卸汽车自剥离工作面经工作平盘运输通路、工作帮移动坑线,升坑到地面矿山公路去往外排土场排弃,或经两侧端帮去内排土场排弃。 (2)采煤方法 本矿对煤层的开采主要采用顶板露煤、水平分层的开采方式。采煤方法与上部剥离方式基本相同。挖掘机采用端工作面直接采装之字形作业,平装自卸卡车。卡车运输至半固定破碎站由胶带运输至地面经二级破碎后由铁路装车外运。 (3)开采参数 台阶划分及台阶高度确定 根据剥离物和煤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其埋藏条件,依照采掘设备规格,设计确定剥离、采煤台阶高度均为12m,水平分层划分台阶。开采过程可采用分台阶开采,将12m台阶高度划分为3个4m段进行开采。 台阶坡面角 台阶坡面角:土50°、岩75°、煤75°。 采掘带宽度 根据工艺特点,采掘带宽度越宽,在年推进度相同情况下,年工作面坑线移设次数就越少,系统效率越高。但采掘带宽度增加会导致工作帮坡角变缓,从而使剥离工程量增加。综合考虑作业设备的规格、采装作业条件等因素,确定剥离、采煤采掘带宽度分别为9m、15m。 最小工作平盘宽度 剥离台阶最小平盘宽度为32m;采煤台阶最小平盘宽度为44m。,生产实际与设计基本相符。 (4)开拓运输 本矿运输系统分为剥离运输、采煤运输。 现煤矿已实现完全内排,剥离卡车经工作面移动坑线,经端帮运输通道,将剥离物运往内排土场排弃。 1、剥离运输方式 剥离采用单斗——卡车工艺。剥离物已实现全部内排。在采掘场南北端帮建立起与内排土场的联络道路,将剥离物排弃至内排土场相应水平排弃。 2、采煤运输方式 采煤采用单斗——卡车+半固定破碎机——胶带运输的半连续工艺。 在采掘场坑底采煤台阶进行原煤采装,运煤汽车自采煤工作面经工作帮移动坑线升至地表,运至利用东北端帮坑口半固定破碎机运煤系统卸煤。 |
无 | |
|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一)生态保护措施。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最大限度减少地表扰动,禁止越界开采。对国道、省道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区域实施禁采,确保符合生态环保要求。 新剥离表土单独堆存用于生态恢复。按照“边开采、边修复”“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编制生态保护及修复方案,加强采掘场、排土场、表土堆场等区域生态修复、土地复垦和养护管理,使用原生表土和乡土植物,重建与周边自然生态相协调的植物群落,保护和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最终形成可自然维持的生态系统。占用林地、耕地等应依法履行相关手续。建立工程区域及影响区域生态监测系统,开展生态影响跟踪监测和生态系统修复效果评估,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不断优化和完善生态修复措施,维持区域生态功能。 (二)水环境保护措施。制定并落实地下水保护以及水位、水质跟踪监测方案,严格落实地下水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对**内及周边草地、耕地等生长情况监测,防止地下水疏排引发次生生态问题。对危废存储库等实施重点防渗,对机修车间、****处理站、****处理站等实施一般防渗。生活污水和矿坑水经相应处理满足相关标准限值后全部回用于洒水降尘、**绿化等、不外排。你单位应积极开拓疏干水综合利用途径,在充分利用后仍有剩余且确需外排的,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相关水质因子值须满足或优于受纳水体环境功能区划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对应值,含盐量不得超过1000毫克/升,且不得影响上下游相关河段水功能需求。 (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无组织排放浓度达标。采用湿式凿岩和微差爆破工艺,对预爆区进行洒水预湿。采掘场、排土场已形成的台阶要及时压实覆土、洒水降尘。加强运输道路维护并定期洒水降尘,运输车辆采用限速限载、覆盖苫布、车身清洗等抑尘措施,鼓励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项目生产区供热由2台10吨/小时燃煤热水锅炉和2台6吨/小时燃煤蒸汽锅炉提供,锅炉烟气经处理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相应限值后达标排放。按照地方大气污染防治要求推进清洁化采暖工作。原煤破碎、转载、皮带输送等均采用全封闭设计并配备集尘罩及洒水、喷雾、布袋除尘等粉尘治理措施。 (四)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消声、隔声、减震、优化爆破方案等降噪措施,确保场界噪声达标。 剥离土岩运往内排土场处置,废矿物油、废油桶等危险废物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 施工活动在**范围内进行,未随意扩大施工作业范围,无越界开采情况。国道、省道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区域实施禁采。 新剥离表土单独堆存用于生态恢复。按照“边开采、边修复”“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编制了生态保护及修复方案,加强采掘场、排土场、表土堆场等区域生态修复、土地复垦和养护管理,使用原生表土和乡土植物(包括羊草、披碱草、苜蓿)进行植被恢复。占用林地、耕地等均履行了征地和补偿相关手续。建立了工程区域及影响区域生态监测系统,****公司定期开展生态影响跟踪监测和生态系统修复效果评估,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逐年优化和完善生态修复措施。各项生态治理措施具体如下: 1、外排土场 本矿山目前已全部实现内排,东南外排土场和西外排土场已排弃完毕,进行了有效的复垦绿化措施。结合目前外排土场存在的问题,两个外排土场在降雨条件下形成侵蚀沟,本次按环评要求进行了治理,具体包括:移植樟子松树木1236棵,累计外运土方5600立方米,腐殖土倒运5600立方米;种植沙棘83039穴,工程竣工结算审定金额240.51万元。同时对植被稀疏区域进行补种草,草籽选用羊草、披碱草、苜蓿等多种草籽等比例混播,并加强浇水管护。治理区植被总体长势较好,由专业施工单位进行管理与养护。 2、内排土场 扎尼河露天矿内排土场位于最终露天采场**及西部,于2022年1月已达到内排。验收期间,采坑内东部由东向西分16个台阶进行内排,内排土场排弃标高638m、累计排弃量8353.53万m3。内排土场部分达到排弃标高的平台和边坡已进行覆土和绿化,已绿化面积为8.3万m2,平台及边坡都覆盖0.5m左右的表土及熟化的亚黏土,平台用推土机进行了平整,采取播撒草籽得方式进行植被恢复,草籽品种及配合比:披碱草、羊草、沙打旺(播种比例:8.5:1.4:0.1);工程竣工结算投资金额112.14万元。 3、采掘场 验收期间,煤矿正在开采首采区,共形成一处露天采坑,位于**东南边界处。采掘场目前已形成15个剥离台阶,台阶高度约12m,台阶坡面角65°左右,首采区已开采地表面积2.71Km2,目前底部面积约2.24km2,坑底最低标高460m。露天采场采掘面由东向西推进,目前坑内东部由东向西分16个台阶实现部分内排,台阶坡面角约33°。目前未达到生态治理条件。 4、表土堆场 矿山生产过程中对露天采场、东南外排土场、西外排土场均实施了表土剥离,在外排土场复垦过程,101.45万m3的表土用于场平、绿化、排土场复垦,其余表土单独存放在表土场。共形成3处表土堆放场,并进行了固土种草,表土场位于西外排土场与露天采场之间,基本为不规则椭圆形。1号表土堆放场占地面积2.08hm2,目前堆放量16万m3;2号表土堆放场占地面积1.14hm2,目前堆放量68.46万m3;3号表土堆放场占地面积1.56hm2,堆放量41.53万m3。 表土堆放区域利用周边作为挡墙挡护,下游设置挡土堤,堆放过程中,土体表面洒水抑尘,堆土表面撒播羊草、披碱草等草籽进行绿化,每公顷撒播披碱草15kg、羊草100kg。 5、工业场地生态保护措施 现有工业场地(含办公生活区)和地面生产系统内地面已进行硬化及绿化,绿化效果较好。环评要求闭矿后对场地内建筑拆除,占地范围进行平整、覆土、种草,草籽选用羊草、披碱草、苜蓿等多种草籽等比例混播。目前未达到闭矿条件。 6、**运输道路生态保护措施 **连接排土场、采场、工业场地、地面生产系统的道路环绕露天采场,占地面积为15.84hm2,**道路为砂石路,铺垫厚度约0.5m,为联通工业场地、地面生产系统及露天采场的道路。随矿山开采活动,减小面积,最终占地面积为0.49hm2。待开采结束后,对**道路进行复垦,目前未达到复垦条件。 制定并落了实地下水保护以及水位、水质跟踪监测方案,并按照监测方案定期开展地下水的检测(2024年度部分检测报告见附件17)严格落实了地下水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 定期对**内及周边草地、耕地等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监测,防止地下水疏排引发次生生态问题。本项目依托的现有危废存储库等实施了重点防渗,危废库墙裙采用防油渗墙裙,墙体采用240mm多孔砖外贴100mm厚的阻燃挤塑聚苯板节能墙体,排液沟、集液池防渗层为2mm厚**度聚乙烯,渗透系数≤10-10cm/s;现有机修车间、****处理站、****处理站等实施了一般防渗,且均完成了竣工环保验收。生活污水和矿坑水经相应处理满足相关标准限值后全部回用于洒水降尘、**绿化等、不外排。 疏干水在充分利用后仍有剩余且确需外排的,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具体如下: 本次扩建开采煤层及开采深度不变,疏干井疏干层位仍为第四系含水层、9煤组和10煤组,疏干水产生量不变,产生量为3920.79m3/d,143.11万m3/a。****煤矿生产及生活用水,剩余疏干水111.75万m3/a,远小****委员会以松辽许可[2015]73号文件中年入河水量不得超过705.1万m3的水量要求。 露天矿在采掘场的北侧和东侧共布设疏干降水孔共19个眼,在采掘场的西帮和北帮布设17个煤系、2个第四系疏干降水孔,对第四系含水层及煤系含水层地下水进行预先疏干控制。 扎尼河露天矿对外排疏干水每月进行一次例行监测,疏干水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疏干水含盐量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20]63号文)中含盐量不得超过1000毫克/升的要求。疏干水外排口安装了1套在线监测设备,确保外排疏干水水质满足要求。 1、采掘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表层剥离时进行洒水抑尘,穿孔选用液压潜孔钻机,钻孔采用湿式穿孔凿岩,对工作面喷雾洒水降尘。爆破防尘采用多排垂直深孔微差控制爆破技术,爆破前对爆破平盘进行洒水预湿,爆破时设置洒水车对爆破平盘进行洒水预湿。采掘过程中进行表层土剥离时进行洒水抑尘,装卸车时进行喷淋降尘,增加表层湿度,抑制粉尘产生量。扎尼河露天矿设采场北部加水站、北侧地表加水站、生活污水处理车间加水站、矿坑污水处理车间加水站各1座,用于洒水降尘。配备TR50W型的洒水车4台(容积40m3)、CSC5251GSSD型洒水车2台(容积20m3),外委施工单位配备20m3洒水车24台(徐工NXG5650D12台、TLS55112台),各洒水车状态完好,运行记录齐全。防尘管路铺设1220米,降尘喷枪50架,对坑下各平盘、道路,地面各区域进行洒水降尘。 2、排土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目前已实现内排,剥离废土石排弃过程中规范堆放,及时对堆弃土石方进行洒水压实,修建台阶状护坡,以固定剥离物的表面层,对达到排期标高的平台和边坡进行植草,减少起尘。外排土场已完成植被恢复,日常进行植被养护,对水土流失区进行生态治理。 3、运输道路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原煤自采掘场至一级破碎站采用汽车运输,煤炭装车后表面采取洒水抑尘,**运输道路设置限速警示牌,运输车辆加强管理,减速慢行,减少扬尘。原煤经地面生产系统破碎筛分后,煤炭场内运输采用输煤栈桥,全封闭结构储存、运输,并洒水抑尘。最终产品煤由全封闭输煤栈桥输送至火车车装车系统,通过铁路运输,装车过程洒水抑尘。 4、地面生产系统系统粉尘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煤炭贮运系统全部依托现有。 一级破碎站受料口及皮带机机尾均安装了洒水喷雾降尘装置。一级破碎站位于地下全封闭建设;输煤皮带全封闭建设。转载站全封闭建设,转载点皮带机机尾安装了无动力除尘装置及除尘风机(脉冲袋式除尘器)及洒水喷雾降尘装置;二级破碎站的破碎机室为全封闭状态,振动筛安装了抑尘罩,胶带机安装了无动力除尘及除尘风机(脉冲袋式除尘器)及洒水喷雾降尘装置;粉尘经脉冲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15m高(本次加高)排气筒排放。穹顶仓全封闭建设,仓顶布设有9套洒水降尘装置,配备铸铁洒水管路长140米,管径为13cm,定期对其进行洒水;同时穹顶仓内的堆料机安装了喷雾降尘装置;****中心柱设置了消防水炮。煤炭场内运输采用输煤栈桥,全封闭结构储存、运输。 根据本次验收监测结果可知,厂界无组织颗粒物监测结果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表5中标准限值;工业场地现有2台10吨/小时燃煤热水锅炉和2台6吨/小时燃煤蒸汽锅炉提供,锅炉烟气经处理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相应限值后达标排放,已完成竣工环保验收。 针对采掘场、排土场噪声污染防治采取的措施为: (1)对大型装载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定期进行维护,确保其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工作; (2)控制爆破时段,不在夜间进行爆破,减少爆破噪声对人员及建构(筑)物的影响; (3)工业场地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工业场地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将引风机、鼓风机等置于室内,配备减振基座等措施,污水泵和日用消防水泵设置单独封闭的水泵间,泵体均设置减振基础,水泵与进出口管道间安装软橡胶接头,并在工业场地周围建有防护林带。 (4)运输道路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内部运输道路沿途均无敏感点,运输车辆通过减速慢行,并加强维修管理等措施降噪。 运煤列车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为:加强列车管理,进入铁路环线时列车车速控制在5km/h以下;进入铁路专用线后列车减少鸣笛。 **外部运输道路经过敏感点时,运输车辆通过减速慢行,禁止鸣笛的方式降低噪声影响。 根据本次验收监测结果可知,工业场地、采掘场各监测点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敏感点昼间噪声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声环境功能区限值要求。 1、剥离土岩 本项目运营期露天开采过程产生的土岩剥离物全部内排。在排土过程中定期进行碾压,已经排弃结束的平台在不影响整个露天矿排土作业条件下及时进行表层硬化做好防尘措施。 2、废矿物油、废油桶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包括废矿物油、废油桶,暂存于**现有1座221.04m2的危废存储库房(该危废库房单独办理扩建环评手续(鄂环审表字[2021]第8号,见附件),并于2022 年 2 月 18 日完成了竣工环保自主验收;危废存储库建设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要求。废矿物油委托******公司进行处置(处置合同见附件)。废油桶委托**九瑞****公司进行处置(处置合同见附件)。 |
无 | |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矿坑水 ****处理站,处理后作为生产抑尘用水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限制要求 | 经现有1座处理能力为7200m3/d(300m3/h****处理站,处理后作为生产抑尘用水 | 疏干水水质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限制要求;全盐量满足《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20]63号文)中含盐量不得超过1000毫克/升的要求 |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一级破碎站:位于地下全封闭建设,进行洒水降尘 转载站:全封闭建设+无动力除尘+布袋除尘+洒水降尘 二级破碎站:全封闭建设+集尘罩+布袋除尘器处理+15m排气筒 输煤皮带:全封闭建设 穹顶仓:全封闭建设+喷雾降尘,****中心柱设置消防水炮 |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表5中标准限值要求 | 一级破碎站:位于地下全封闭建设,进行洒水降尘 转载站:全封闭建设+无动力除尘+布袋除尘+洒水降尘 二级破碎站:全封闭建设+集尘罩+布袋除尘器处理+15m排气筒 输煤皮带:全封闭建设 穹顶仓:全封闭建设+喷雾降尘,****中心柱设置消防水炮 | 监测期间二级破碎站破碎粉尘排气筒出口颗粒物浓度在2.0~2.5mg/m3之间,除尘器除尘效率在94%~96%之间 | |
2 | 地面生产系统给料口粉尘 安装洒水喷雾降尘装置,作业时洒水抑尘 |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表5中标准限值要求 | 给料口安装1套洒水喷雾降尘装置,作业时洒水抑尘 | 监测期间采掘场周界外颗粒物浓度最高点与对照点的差值浓度在0.078~0.000mg/m3之间;工业场地周界外颗粒物浓度最高点与对照点的差值浓度在0.082~0.100mg/m之间;工业场地周界外二氧化硫浓度最高点与对照点的差值浓度在0.008~0.022mg/m3之间 |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工业场地内水泵房设置基础减震、厂房隔声处理;采掘场、排土场等采用低噪声设备,定期维护,距离衰减 | 《工业企业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 工业场地内水泵设置基础减震、厂房隔声;采掘场、排土场等采用低噪声设备,定期对采掘设备、运输车辆等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加强车辆管理,在厂区内和经过村庄时减速慢行,减少鸣笛 | 本项目采掘场各监测点声级值昼间在50.1~51.9dB(A)之间,夜间声级值在43.1~45.4dB(A)之间;本项目工业场地各监测点声级值昼间在51.3~52.7dB(A)之间,夜间声级值在44.1~45.5dB(A)之间 |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废矿物油等危废 收集后暂存于危废存储库内,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 | 现有1座221.04m2的危废存储库房;废矿物油委托******公司进行处置(处置合同见附件)。废油桶委托**九瑞****公司进行处置 |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生态保护措施。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最大限度减少地表扰动,禁止越界开采。对国道、省道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区域实施禁采,确保符合生态环保要求。 新剥离表土单独堆存用于生态恢复。按照“边开采、边修复”“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编制生态保护及修复方案,加强采掘场、排土场、表土堆场等区域生态修复、土地复垦和养护管理,使用原生表土和乡土植物,重建与周边自然生态相协调的植物群落,保护和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最终形成可自然维持的生态系统。占用林地、耕地等应依法履行相关手续。建立工程区域及影响区域生态监测系统,开展生态影响跟踪监测和生态系统修复效果评估,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不断优化和完善生态修复措施,维持区域生态功能。 | 施工活动在**范围内进行,未随意扩大施工作业范围,无越界开采情况。国道、省道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区域实施禁采。 新剥离表土单独堆存用于生态恢复。按照“边开采、边修复”“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编制了生态保护及修复方案,加强采掘场、排土场、表土堆场等区域生态修复、土地复垦和养护管理,使用原生表土和乡土植物(包括羊草、披碱草、苜蓿)进行植被恢复。占用林地、耕地等均履行了征地和补偿相关手续。建立了工程区域及影响区域生态监测系统,****公司定期开展生态影响跟踪监测和生态系统修复效果评估,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逐年优化和完善生态修复措施。各项生态治理措施具体如下: 1、外排土场 本矿山目前已全部实现内排,东南外排土场和西外排土场已排弃完毕,进行了有效的复垦绿化措施。结合目前外排土场存在的问题,两个外排土场在降雨条件下形成侵蚀沟,本次按环评要求进行了治理,具体包括:移植樟子松树木1236棵,累计外运土方5600立方米,腐殖土倒运5600立方米;种植沙棘83039穴,工程竣工结算审定金额240.51万元。同时对植被稀疏区域进行补种草,草籽选用羊草、披碱草、苜蓿等多种草籽等比例混播,并加强浇水管护。治理区植被总体长势较好,由专业施工单位进行管理与养护。 2、内排土场 扎尼河露天矿内排土场位于最终露天采场**及西部,于2022年1月已达到内排。验收期间,采坑内东部由东向西分16个台阶进行内排,内排土场排弃标高638m、累计排弃量8353.53万m3。内排土场部分达到排弃标高的平台和边坡已进行覆土和绿化,已绿化面积为8.3万m2,平台及边坡都覆盖0.5m左右的表土及熟化的亚黏土,平台用推土机进行了平整,采取播撒草籽得方式进行植被恢复,草籽品种及配合比:披碱草、羊草、沙打旺(播种比例:8.5:1.4:0.1);工程竣工结算投资金额112.14万元。 3、采掘场 验收期间,煤矿正在开采首采区,共形成一处露天采坑,位于**东南边界处。采掘场目前已形成15个剥离台阶,台阶高度约12m,台阶坡面角65°左右,首采区已开采地表面积2.71Km2,目前底部面积约2.24km2,坑底最低标高460m。露天采场采掘面由东向西推进,目前坑内东部由东向西分16个台阶实现部分内排,台阶坡面角约33°。目前未达到生态治理条件。 4、表土堆场 矿山生产过程中对露天采场、东南外排土场、西外排土场均实施了表土剥离,在外排土场复垦过程,101.45万m3的表土用于场平、绿化、排土场复垦,其余表土单独存放在表土场。共形成3处表土堆放场,并进行了固土种草,表土场位于西外排土场与露天采场之间,基本为不规则椭圆形。1号表土堆放场占地面积2.08hm2,目前堆放量16万m3;2号表土堆放场占地面积1.14hm2,目前堆放量68.46万m3;3号表土堆放场占地面积1.56hm2,堆放量41.53万m3。 表土堆放区域利用周边作为挡墙挡护,下游设置挡土堤,堆放过程中,土体表面洒水抑尘,堆土表面撒播羊草、披碱草等草籽进行绿化,每公顷撒播披碱草15kg、羊草100kg。 5、工业场地生态保护措施 现有工业场地(含办公生活区)和地面生产系统内地面已进行硬化及绿化,绿化效果较好。环评要求闭矿后对场地内建筑拆除,占地范围进行平整、覆土、种草,草籽选用羊草、披碱草、苜蓿等多种草籽等比例混播。目前未达到闭矿条件。 6、**运输道路生态保护措施 **连接排土场、采场、工业场地、地面生产系统的道路环绕露天采场,占地面积为15.84hm2,**道路为砂石路,铺垫厚度约0.5m,为联通工业场地、地面生产系统及露天采场的道路。随矿山开采活动,减小面积,最终占地面积为0.49hm2。待开采结束后,对**道路进行复垦,目前未达到复垦条件。 | |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 | 1、风险物质影响环境的主要途径 本项目依托现有危废存储库,建筑面积221.04m2,****煤矿产生的废矿物油、废防冻液、废滤芯、废电池等危险废物,最大储存量为61t/a。危废存储库已于2021年取得环评批复并建成,2022年2月完成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本项目所涉及的风险物质为危废存储库内储存的机修废矿物油、废油桶等。本项目的环境风险包括危险废物暂存间废油类泄露。主要影响为废油脂泄漏后沿包气带下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或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燃烧的烟气污染大气环境。 2、风险防范措施 (1)防渗及扉页泄漏收集措施 现有危废存储库建设过程,已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进行防渗,具体防渗措施如下:采用100厚C30防油渗混凝土地面,依次采用满涂防油渗水泥浆一道,防渗层为2mm厚**度聚乙烯防油层,渗透系数≤10-10cm/s,在地面交界处翻起高度为400mm,刷底子油一道,并设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素水泥浆一道+100厚C15混凝土垫层+300厚碎石灌M5水泥砂浆+素土夯实;蓄电池存放处地面依次采用20厚耐酸面砖用沥青胶泥铺砌,3-5厚沥青胶泥结合层,2.0厚聚氨酯涂层,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120厚C15凝土垫层,0.2厚塑料薄膜,300厚碎石灌M5水泥砂浆+素土夯实;墙裙采用防油渗墙裙,墙体采用240mm多孔砖外贴100mm厚的阻燃挤塑聚苯板节能墙体,排液沟、集液池等基础设施必须防渗,排液沟宽300mm、高400mm,排液坡度1.0%,排液沟沟底设20厚1:3水泥砂浆找面层,应急集液池一、二池底设20厚1:3水泥砂浆面层,集液池三池底设20厚耐酸砖面层,防渗层为2mm厚**度聚乙烯,渗透系数≤10-10cm/s。危废暂存库地面设置合理的排液沟,当发生泄漏事故时,废液可通过排液沟自然流入到集液池。 (2)监控措施 危废库设置1套视频监控,并由专人定期对废油桶、废蓄电池进行巡查,及时掌握废油桶、废蓄电池的完好情况,以便发生泄漏能够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 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级应急物资 建设单位编制了《****扎尼河露天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编号:150724-2024-009-L,并在******执法大队进行了备案(备案表见附件20);危废库设置了事故积液池,工业场地内配备了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及消防器材,防范火灾、泄漏事故的发生。 |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工业场地 地面生产系统 储煤系统 表土场 地面防排水工程 自备铁路 场内道路 供配电工程 给水工程 排水工程 供热工程 ****处理站 ****处理站 危废暂存库 外包队危废暂存库均依托现有工程 | 工业场地 地面生产系统 储煤系统 表土场 地面防排水工程 自备铁路 场内道路 供配电工程 给水工程 排水工程 供热工程 ****处理站 ****处理站 危废暂存库 外包队危废暂存库均依托现有工程 |
/ |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验收结论 | 合格 |